9月4日至5日,中国首次主办的二十国集团(G20)峰会在杭州隆重召开。政要聚首,客商云集,为了推动普惠金融议题,中国制定了《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》,升级了《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》,并制订了《G20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落实框架》。可以预见,在系列政策的支持下,互联网金融将借助互联网、尤其是移动互联网,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约束,扩大“服务半径”,有力的支撑普惠金融的落实与发展。
互金有效延伸现代金融服务的触角
传统金融机构受限于机构铺设的高成本,将主要资源分布在人口、商业集中的地区,导致金融服务难以渗透到经济落后地区。发展普惠金融,就是要让中小微企业、偏远地区居民、农民、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多种群体享受到普惠金融的阳光。
以中小微企业为例,“融资难、融资贵”问题一直是传统金融没能解决的盲点。公开数据显示,我国目前中小企业数量达到7000多万,占全国企业总数90%以上,平均每家小微企业的资金缺口约为70.5万元,而大、中、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成本为1:1.4:1.6。导致越小的企业,融资的成本越高难度越大。
对此,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指出,社会需要不同层次、不同结构的金融机构发展,才能推动普惠金融发展,解决“融资难、融资贵”问题。互联网金融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平台,其灵活多样的服务模式,对传统金融机构形成了有效补充,扩大了金融服务覆盖面。
三份文件为互金平台带来新课题
据悉,此次《落实框架》的提出,其核心目标是营造有利的监管环境促进竞争,提高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能力。其中列为优先的三项改革措施包括:改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;鼓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接受动产作为抵押物贷款给中小企业;改革中小企业破产制度。这三个领域都可广泛运用数字技术,在《高级原则》中均有所体现。
不过,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,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,除了依靠政府的鼓励和支持,还必须依靠自身技术和市场调节的力量。对于企业而言,要寻求一种明确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,而对于金融机构来说,就是要以积极的态度,进行金融服务模式创新,促进实体经济更好、更快的发展。